认知驱动 #
即人的行为改变可分为身份、过程、结果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那边以编程来说:
- 结果:我每天想要多看一点前端相关的知识
- 过程:有了更专业的知识,就能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资,去实现更多不同的功能
- 身份:我想要成为一个开源软件作者,像酷安那些无私奉献的大佬们一样
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
周岭
62个想法
◆ 前言 为什么我们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
享受努力奋斗的状态,却少有产出作品的意识
虽然一直在坚持一些自我提升的东西,原来都是内向成长,有时候自己确实因为这些在逃避自己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欠缺,没有勇气去在专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心思
说培养习惯容易,是因为它不需要严格的标准——可高可低、可紧可松,所以你可以锻炼一天,也可以锻炼一年,或者坚持锻炼一辈子。这种成长就像一场不用考试的学习,好坏不打紧,只要自己认可就行。说打造技能难,是因为它的好坏全由外界评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投入、怎么感动自己都没用,最终要看的,是你能否给他人提供长久且有用的价值。而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在缺乏觉知的情况下,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容易的模式。
说培养习惯容易,是因为它不需要严格的标准——可高可低、可紧可松,所以你可以锻炼一天,也可以锻炼一年,或者坚持锻炼一辈子。这种成长就像一场不用考试的学习,好坏不打紧,只要自己认可就行。说打造技能难,是因为它的好坏全由外界评定——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投入、怎么感动自己都没用,最终要看的,是你能否给他人提供长久且有用的价值。而急于求成和避难趋易是我们人类的天性,在缺乏觉知的情况下,我们会不自觉地选择容易的模式。
◆ 上篇 做成一件事的心法
本程序员只是一个打工人罢了
而另一些职业的底层逻辑却与之完全不同。比如企业家、作家、发明家、程序员、歌手、演员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有机会通过雇用他人或借助机器的力量对有价值的商品进行大量复制并销售出去,或将自己创造的优秀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无限地复制并传播出去,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而另一些职业的底层逻辑却与之完全不同。比如企业家、作家、发明家、程序员、歌手、演员等,从事这类职业的人有机会通过雇用他人或借助机器的力量对有价值的商品进行大量复制并销售出去,或将自己创造的优秀作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无限地复制并传播出去,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然而,并非所有的“复制”类活动都具有无限可能,因为“复制”只是一种渠道,获得无限可能的关键依旧在于价值。如果我们生产的作品是肤浅的、低价值的、博人眼球的,那它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爆发一下,但必定无法长久流传。这也是为什么网络时代出现了信息爆炸而没有出现知识爆炸,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依旧稀缺,所以要想获得无限可能,“复制”和“价值”缺一不可,且价值越高,可能性越大。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那就应该激励自己去创造“可复制的价值”。
◆ 第二节 价值:用价值规律看问题,你的人生会发生巨变
只要你自己有独特的价值,且价值能够呈现出来、被他人强烈需要,别人就会关注你、支持你、给你反馈,进而与你产生密切的联系,愿意把自己的资源给你调用,最终你会发现之前你想要的一切都会自然来到你的身边。所以“利他就是利己”这句话真不是什么鸡汤,而是这个世界无比真实的运行规律,谁能早一天正视它,谁就能从中受益。一旦我们把视角从“我想要”转到“我能给”的时候,很多浮躁、妄念就会马上消失;当我们开始思考做什么事能够给别人带去长久价值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新天地;当我们开始想办法把自己打磨得更有价值的时候,就能在浮躁的人群中稳住自己、默默前行,去等待那束亮光出现。
再看网上的众多文章,我们会发现它们的作者依旧缺乏价值意识。他们虽然长期坚持输出,但内容多是围绕热点事件发表见解、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或是罗列一本书的知识要点。这样的内容通常谈不上有什么长久价值或深度价值,同质化严重,很容易被他人替代,所以即使他们每天更新、日日产出,也无法被别人强烈需要、无法参与更大的价值交换,于是就成了那些“很努力却总是看不到希望”的人。
◆ 第三节 利他:毋庸置疑,利他是最好的人生
所以,利他的本质是爱,它的力量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这个世界爱得有多深、爱得有多广。无论是“为母则刚”,还是“无欲则刚”,实际上都是因为情怀和胸襟超越了个人、小团队,是一种面向大集体的爱。有了爱,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正如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的:“幸福即贡献感。”也如稻盛和夫在《心》中说的:“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世间的幸福之法和成事之法,无不如此!
利他的正确姿势不是无端付出,而是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我们需要通过自身的能力或价值去影响他人、服务他人,而不是试图用某种条件去取悦或控制他人。
◆ 第四节 镜子: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镜子
“和自己结一次婚”真是一个绝佳的视角,它就像立在门口的一面镜子,让自己在每次出门之前先自我审视一番,防止邋遢示人而不自知。你现在肯定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招数,而是非常高级的元认知。
◆ 第五节 内向:被动社交,内向成长者的制胜之道
因为内向成长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擅长与事物而非与人物打交道
越是在传播手段发达的社会里,越要坚守价值。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缺乏传播途径了,但价值依旧稀缺
◆ 第二章 身份——一切从信念开始
这个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6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
一层的人找环境问题,他们是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二层的人找努力问题,他们是行动派,喜欢说:“我还不够努力!”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四层的人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六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
◆ 第二节 身份: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
是我做不到的,我经常会被外界干扰哎,也建立不来这种心态
很明显,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则会影响现实结果。在上述案例中,读者“点点”如果不改变态度,他就会一直处于烦躁和抱怨中,可能使自己的成绩在痛苦中持续下滑;而他现在可以笑对噪声,聚焦学习,甚至还能刻意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
很明显,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则会影响现实结果。在上述案例中,读者“点点”如果不改变态度,他就会一直处于烦躁和抱怨中,可能使自己的成绩在痛苦中持续下滑;而他现在可以笑对噪声,聚焦学习,甚至还能刻意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
◆ 第三节 语言:美好人生从好好说话开始
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使用,遇到困难时我们可能会下意识地说“我做不到”,我们可能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问题,但这种绝对化的语言会无意间关闭我们大脑的能动性,让自己不再思考如何克服困难。而如果我们将这句话换成“我暂时还做不到”这样的开放性语言,就会暗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让自己暗暗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说积极的话,不说消极的话;·无论遇到什么人物,说和善的话,不说刻薄的话;·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说开放的话,不说绝对的话……
◆ 第四节 理性:成功,最怕一开始就对自己说不可能
是的,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性思维其实是有局限的,而且这种局限很难被人们察觉,它不仅会影响我们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标,还会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限制我们。
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 第三章 心理——清除成事路上的情绪障碍
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而不幸的人都是相似的,因为他们都是“身在水中却看不到水的鱼”。要想变得更快乐,就要成为那条能看到水的鱼。
◆ 第二节 二元对立:恭喜你走出二元对立,来到真正的成人世界
尽管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举世瞩目,被誉为万世师表,但在回顾一生时,他一直在强调两件事: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并不容易;二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他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不用担心失去自我,因为你不必成为一个复杂的人。你只要能够觉知复杂、接受复杂、拥抱复杂,便能享受这个复杂世界中精彩的一面,从而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
◆ 下篇 做成一件事的技法
大多数人无法成功戒烟的主要原因是不清楚烟瘾形成的真正机制,只好依靠意志力戒烟。单纯依靠意志力的努力往往是盲目的,所以人们会反反复复地起念,又反反复复地失败。只有当一个人彻底了解了烟瘾的来龙去脉、看清了吸烟这件事的本质之后,才会从心底里觉得抽烟是一件极不划算的事情,才能不靠意志力轻松把烟戒掉。
寻找意义就是在训练我们的潜意识,让它领先于我们的能力,牵引我们前进,而不是躲在舒适区拖后腿。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就要刻意、主动地多花时间,建设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别人说什么自己就信什么。
每一个戒烟的人都知道戒烟的理由是什么,问题在于第二天,第十天,第一万天,当你的理由不是那么充足时,如果手边碰巧有一支烟,你就会突然恢复之前的状态。
戒烟的核心在于意识到戒烟不是一种牺牲,不是一种权利被剥夺,而是一种收获与解放
现在,我们终于有了认知驱动这个武器,即无论在开始,还是在过程中,我们都要多花时间在这3件事情上: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愉悦。
◆ 第二节 写下来:我们都低估了“写下来”的力量
“写下来”是情绪的调节器
有一次,我朋友被领导批评,情绪特别低落。在自己无法消化情绪的时候,她就用笔一条条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下自己到底在难过什么。当把真实想法一条条写下来并想清楚之后,她就觉得没有那么难过了,觉得领导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是在帮助她改掉问题、提升专业能力,只不过这种事实被批评后的难过情绪包裹了。
“写下来”是专注的聚焦器
每个人脑中大概只有7个脑力小球可以帮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
所以要想让大脑集中精力、火力全开,就得想办法结束这些无用的进程,而结束进程通常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在现实世界中完成它,让事情闭合;二是在虚拟世界中审视它,让进程结束。
“写下来”是行动的发动机
“写下来”是目标的出发地
“写下来”是思考的挖掘机
◆ 第三节 假设:什么能力可以让自己快速进步
但困难之时正是进步之机。如果此时有人敢直视模糊、敢于对不确定性做出脑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假设”,那他就能更大概率地突出重围,获取更多人生优势。
关键不在于对错,而在于你得先有一个“想法”。只要我们能够依据当前所有的知识和可用信息,先做出一个假设,我们就不会卡在原地,就能够继续向前迈进。更多新信息必然会在后续的行动中慢慢浮现,如此,我们就有了快速进步的可能。
现实似乎总在提醒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告诉我们能学的东西其实很少,能做的事情也很少,当现实一次又一次给我们相同的反馈时,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关注这个事实。因为这背后很可能就是我们人类急于求成的天性在作祟,所以一个清醒的人应该对现实结果保持坦诚,接纳每次进步微小的现实,接纳行动初期笨拙的现实。只有开始接纳现实,真正的进步才会到来。
◆ 第四节 降低期待:命运一定钟爱那些愿意慢慢变好的人
只要我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降低期待,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在开始的时候进步缓慢,甚至反复失败,允许自己花更长的时间去练习,就一定能做成这件事情。
。我认为检验一流心理的标准也是如此——看一个人能不能在心中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期待,还能正常行事。
既强烈地希望自己变好,又能稳住自己慢慢前行;既能做最好的准备,也会做最坏的打算;既能好好地爱他人,也能好好地爱自己。
◆ 第五节 深度练习:跨越从普通到卓越的分水岭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想获取人生幸福,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练就一项技能,让自己在某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比绝大多数人都擅长、出色,在成就感的加持下,你做这件事时一定会更加从容和幸福。
如果犯过的错误下次还犯,做过的题目下次还错,那说明这根本不是学习,或者是效率极低的学习。相反,保证出过错的题不再出错,搞明白之后不会忘记,才是学习的底线。
因为前面的学习有很多漏洞和盲区,所以后面所有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知识就会摇摇欲坠。之前的漏洞和盲区若是得不到彻底的解决,之后会一直受此影响,那么学习上的新问题和新漏洞就会越来越多。
[插图]
。那些习惯浅学习的人总是试图轻松翻越障碍,于是沉迷于体验各种不同的路径,尽管开始时走得很轻松,但每到半山腰总会无路可走;而那些愿意深度练习的人就好比在打隧道,虽然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速度也不快,可一旦将其贯穿,那就是一劳永逸的轻松了。
◆ 第六节 跨界:如果你想与众不同,不妨试着跨界潜行
终有一天,你会一鸣惊人,并同时收获圈内、圈外的双重肯定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本职工作之外培养一个甚至多个全新的技能,去创造一个或多个外界无法剥夺的价值和优势。
◆ 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
因为我们很难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表现出高于所处环境的言行或追求,我们只会在当前环境中保持最舒适的状态
那些看起来有强大自控能力的人并非真的比常人更自律,而是因为他们会尽量避免置身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这才是他们保持自律的真正“秘诀”
◆ 第二节 多维:不读书的人,没什么好焦虑的
一个人活到一定岁数,必然能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真谛,因为纸上的知识是一维的,而躬行出来的认知则是多维的。所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读书,更重要的还是运用实践、经世致用啊!
仅凭经验生活,前期确实可以走得很快、很轻松,但后期容易乏力,而知识可以让人厚积薄发。那些不读书却依然很有成就的人如果开始阅读,或许成就会更大。
◆ 第六章 成事——做到,是最高等级的成长
至少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培养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很有用的技能——这是成长改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生命精彩的重要基石
痛苦不是我们永远的驱动力,也不应该是永远的驱动力。我们借助痛苦起步,但目的是远离痛苦、奔向喜悦,比起被动的痛苦,人生更高级的驱动力是主动的喜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诸如在舒适区边缘努力、产出作品获取反馈等策略让自己在成长途中走得尽量轻快,同时尽早做好准备,在痛苦这个驱动力消失之后主动切换到愉悦这个驱动力上。
◆ 第二节 成事之旅:如何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但是自从我把心理标尺拉长到7年之后,所有的焦虑、浮躁一下子都消失了,我突然觉得时间很充裕,一点都不着急了。
放眼一生,人生其实没有晚的时候,只是很多人心中始终有“成名须趁早”的执念,觉得不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成功人生就没了希望,于是产生了焦虑急躁、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种心态反而会成为自己一事无成的“自证预言”。
◆ 结语 顶级的生活不是奢华,而是创造
我们要想有影响力,就一定要有输出,因为有输出才能被别人看见;然后还要让输出有价值,因为价值足够大,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而在输出和价值双重标准的驱动下,我们就必然能获取反馈,并借助反馈持续迭代,最终创造出独一无二且对自己和他人有长期价值的原创作品。
一流的生活是觉知,是内修,它可以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而顶级的生活是创造,是外修,它可以让别人过得更好。而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因为只有从他人的正面反馈中,我们才能照见自己
◆ 后记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无论多晚都可以!